在全球磷矿石稀缺资源属性凸显情况下,各资源国加强了初级磷矿石的出口控制。而受益于全球农产品景气,磷肥对磷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。供需的紧张导致了近几年国际磷矿石价格的飞涨,这样直接大幅增加了其下游黄磷、磷酸等磷化工品的成本攀升。而国内的磷矿石由于开采分散和矿石品味较低,短期内难以大幅上涨。黄磷、磷酸以及下游磷化工品的成本上涨有限,这客观上造就了国际磷化工向中国产业转移的成本优势。
正如我们去年10月份的深度研究报告《草甘膦:产业转移下的投资选择》所指出的:基于国内的原料配套、工艺、产业工人等配套,全球农药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。目前看来,此判断正在加速发生中。而农药行业的高污染性就决定了此行业本身具有集中生产性,农药十一五规划也制定了20家大型农药企业、加大农药行业节能减排力度、产业加速向专业园区集中等产业政策。在国际农药行业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,农药龙头企业是最大的赢家。
沙隆达一直是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农药企业,主要以有机磷农药甲胺磷、乙酰甲胺磷、敌敌畏、敌百虫、草甘膦以及中间体精胺等为主导产品。国内磷化工也包括精细磷化工属性的有机磷农药经历了多年的低迷,沙隆达的主导产品的低迷决定了其生产经营一直处于低迷之中。上述行业基本面的变化使得公司的经营目前处于拐点之中。
公司是农药行业中一直是偿债能力最强的上市公司(资产负债率一直在50%以下、流动比率一直在1.4以上)。公司的产业链的配套亦相当完整:比如自产卤水进行氯碱生产并用自产氯碱配套农药原料。行业基本面的根本转折使得公司在滚动发展并扩张产业链、消化富余人员等方面得到了机会,我们判断公司将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上。
上一篇:2021-2022年中国三唑磷行业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下一篇:济宁市)济宁高新区雷风饭店使用的菠菜中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